(年中经济观察)政策“礼包”齐发 中国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
中新社北京7月23日电 (记者 刘亮)民营经济已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。今年以来,中国密集出台政策“礼包”,支持民营经济发展,提振市场信心。其中的重磅利好当属近日公布的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。
中央作出决策,地方付诸行动。今年以来,已有不少地方将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作为重要抓手,对民营经济释放更多利好信息。
广东省强调,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建设抽水蓄能、新型储能、太阳能发电、风电、充电桩等能源类项目,不得对民间投资设置附加条件和歧视性条款。
上海市制定20条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和民间投资发展,强调着力破除隐形壁垒,营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;天津市强调,强化合法权益保护,稳定民营经济发展预期。
四川省提出,聚焦民营市场主体最关心、最突出的问题,开展政策清理完善、融资难题破解、拖欠账款清理、资源要素保障、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等行动。此外,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和福建等地,也相继明确提出对民营经济的支持。
梳理今年各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可发现,优化营商环境、破除市场准入隐形壁垒、加强金融和政务服务保障、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项目、鼓励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等是各地政策发力的重要方向。
除了地方,中央各部委近期也密集召开系列座谈会。其中,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主持召开了多场民营企业家座谈会,了解民营企业家对宏观政策落实情况的真切感受;商务部、工信部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、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也相继召开企业座谈会,听取企业经济发展情况和面临的困难与挑战。
民营经济愈发受到重视。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说,我们常用“56789”来概括民营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。民营经济已成为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、推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。
所谓“56789”是指,民营经济贡献了50%以上的税收,60%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,70%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,80%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,90%以上的企业数量,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可见一斑。
但民营经济发展活力还有待进一步激发。李春临表示,一段时间以来,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,不少民营企业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,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受到了一定影响,迫切需要完善一批基础制度、出台一批管用举措、推广一批经验做法、更好提振信心,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《意见》的发布,鼓舞了民营企业。58同城董事长兼CEO姚劲波指出,《意见》的发布对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体制机制,提振民营经济预期信心,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意义,这坚定了民营企业发展信心,大家倍受鼓舞。
着眼长远,中国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,不仅提振民营经济的信心,还给予其更多的“安心”。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分析指出,推动民营企业发展,需要多在“安心”两个字上做文章。法治化是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预期的重要前提,《意见》特别强调法治化,是给予民营企业的“定心丸”。(完) 【编辑:孙静波】
中新网重庆7月23日电 (梁钦卿)22日,第十二届中国消化外科学术会议在重庆开幕。本次会议期间,7名两院院士与全国各地消化外科领域的专家们共聚一堂,探讨行业创新理念和前沿技术,为提高诊疗水平共谋良策。
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华医学会会长赵玉沛在开幕式上介绍,中国消化外科学术会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“胆道外科之父”黄志强于1999年创立,历时22年,已成功举办十一届。历届会议汇聚学术思想,启迪创新思维,培育青年人才,见证也助力中国消化外科的高速发展。
“我国新发肝癌占全球50%以上。”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表示,肝癌是我国发病率第四位、死亡率第二位的癌种,早期诊断是影响肝癌患者长期生存关键因素。他认为,未来,肝癌精准防诊治要运用整合组学分析探索肝癌诊断、预后预测和治疗新靶点,探寻多组学肝癌分子分型与各种治疗的关系,联合用药(靶向、免疫治疗、局部治疗)也值得探索。“实现肝癌精准治疗的道路虽漫长,但是前景光明。”他说。
肝胆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,一旦发现大多已是中晚期,临床诊治极具挑战性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在国际上首创“精准外科”新理念,大大提升肝胆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。
7月22日,第十二届中国消化外科学术会议在重庆开幕。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进行学术交流。活动主办方供图
董家鸿表示,精准外科已成为国际广泛应用的外科学新理念和新范式,显著提升了现代外科水平和众多复杂疑难疾病外科治疗效果。他认为,确定性是精准外科的基石,如何面对和处理风险是外科医生无法回避的问题。面对一台手术,医者要系统识别手术前、中、后期可能影响安全和康复的风险因素,分析风险因素发生与严重程度,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,采用适当手术方法、技术设备避免高风险发生。
会议期间,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、陈肇隆、蒋建新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卞修武,也围绕外科创新理念、前沿技术、行业标准、基础研究与转化医学等领域,进行了学术交流。
为更好实现胃肠外科安全、高效、微创多目标优化,推动精准胃肠外科范式的普及与应用,由董家鸿院士牵头,依托《中华消化外科杂志》编辑委员会,携手全国专家同道组建全国胃肠外科专家团,搭建“精准胃肠外科万里行”学术交流平台。
7月22日,第十二届中国消化外科学术会议在重庆开幕。本次会议期间,“精准胃肠外科万里行”学术交流平台正式启动。活动主办方供图
该平台在本次会议期间正式启动,未来将致力于瞄准胃肠外科前沿领域,以精准规范为理念核心,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,开展创新合作,培育青年人才,推进我国胃肠外科高质量发展进程。(完)